南京礼服定制-南京婚礼衬衫定制哪里有
民国婚礼礼服的变迁,是新与旧的碰撞,是时尚与传统的对话
民国是一个璀璨的时代,新旧思想的碰撞, 时尚 与传统在这里交织,“西风东渐”改变了固有的东西,在破与立之中,生活习惯与方式也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社会 的变革就像微风吹皱了一池春水,在人们的生活里荡起了一圈圈的涟漪。文化、思想、服饰、妆容,甚至是传统的婚礼,都接受着一场文明的洗礼。
民国的婚礼也正在中西合璧的趋势下,变得更加开明,婚礼的服装也从传统的凤冠霞帔,演变成旗袍、婚纱等融合了近代 时尚 元素的服装。
清代的婚礼服装大体还是延续了明朝的旧制,基本还是凤冠霞帔的模式,但是也有了一些不同的地方,就是融合了满族的一些习俗。
在清末民初之时,女子出嫁的重要头饰,还是凤冠,当然这个凤冠不是指的皇后专有标志,这个是新娘所佩戴的,彰显身份的婚礼必备品。凤冠通体都是耀眼的红色,这也象征了婚礼的吉祥。
凤冠的上半部分缀以红花、流苏、珠串等,显得富丽堂皇,人生的大事,一般的家庭都不会忽略这个大问题,在凤冠的打造上,也会花很多心思,他们会请专门的匠人去制作打理。
凤冠之上会团簇很多红色绒花,周围点饰小珍珠,只有绒花中间会出现大颗粒的珍珠,这也是凤冠的点睛之笔,珍珠的大小也是身份的象征,凤冠除了凤凰为主要装饰外,还有蝴蝶、花朵等等细小的装饰。
有了凤冠,云肩也是不能少的,云肩这种饰品出现得比较早,在隋朝就开始有了它的踪迹,汉代时开始被人们所接受,到宋朝时,云肩已经被普罗大众所接纳,“ 飞入寻常百姓家 。”明清时,云肩已经成为了一种 时尚 ,上至宫廷贵妇,下至平民女子,都把云肩当做一件常用装饰品。
十字交叉形状是云肩的基础款式,普遍流行,四合四如意云头的形制是云肩的标配,喻义为四平安稳,祥和如意,这是一种美好愿望与服饰的契合。当然服饰也不会全是千篇一律的样子,在十字交叉为主流款式下,形制也有所变化,审美的不同与发展,使云肩又有了 一字形、放射形 两类,这是根据人的审美喜好来定制的。
在婚礼这种人生大事上,云肩的款式更加雍容,采用了大云肩担当婚礼大事,大云肩的对角线长度达到了2.5米,工艺精湛,有着古典文化的独特优雅,云肩的款式,正好与中国古代的文化相契合,“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喻义,使得云肩的款式更加符合传统意义的审美。
清末的传统婚礼服装还是遵循了传统的服饰审美,女性多以宽袍大袖,下着马面裙为主,而男性的婚服还是以长袍马褂,头戴礼帽为主。
到了清朝后期,接近末世之时,婚礼服装就开始从繁复的工艺里解脱出来,由于人民生活的动荡不安,婚礼的服饰也开始有了很多的变化,女性的婚服从宽袍大袖逐渐发展成为窄袖,当然也有少数富贵人家,还是保留着宽袍大袖的传统礼制。
当清代开始慢慢走向衰亡之时,“西风东渐”的思潮开始渐渐的产生,留洋派也从西方国家学习到很多新的事物,在他们决定变革之时,开始从行为、服饰、思想等等做为切口,与传统的文化,产生了碰撞的火花。
在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下,女性的服装往往并不能展示她的曲线以及柔美。
直到1926年,第一批改良旗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人们惊奇的发现,女性穿上这样的服装,其柔美的特性被展示得淋漓尽致,于是一大批思想进步的女性,纷纷穿上经过改良的旗袍走上街头,成为一道时代的亮丽风景。
随后改良旗袍也成为了婚礼的一个“常客”,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 时尚 之都,女性对于摩登装扮的敏感嗅觉,使得旗袍成为了一种惯常的装束,民间的婚礼也渐渐的接受以旗袍为礼服。但是这仅仅是局限于城市的接受,对于广大的农村来说,改良旗袍并没有普及下去,一是因为确实不适合劳动生产,二是接受度也远远没有达到全方面覆盖。
直到1927年,一场“ 文明婚礼” 炸开了传统的坚冰,将新式文明婚礼作为范例召告天下,婚纱与新式礼服开始有了雏形。
1929年南京政府颁布《服制条例》,此时,旗袍登上了 历史 舞台,此条制让女性礼服的清单里多了旗袍这种款式,打破了清代以来,女性礼服上衣下裙的单一模式,让旗袍在礼服中大放异彩,旗袍也正式成为女性的“国服”。
民国“ 文明婚礼 ”的倡议,使旗袍走进了礼服的殿堂,作为新思想、新文明的产物,它承担着更重要的意义,是一场女性的自我觉醒,更是新思想的深远影响。而男性在“ 文明婚礼 ”的影响下,礼服的选择上,也有了更加自由的空间,他们可以穿上长袍,也可以穿上西装。
当然这是一场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在互相的碰撞中,总会产生一些错乱,比如胡适与江冬秀的婚礼,就足见当时婚礼在新旧之间的摇摆,新郎胡适身穿西装,外套礼服,新娘江冬秀穿黑色绸缎衣服,先由宾客致辞,后由新郎致答谢词,屋里悬挂着贺联,萦绕着留声机播放的音乐。
这一场新旧婚礼的上演,也让大家管中窥豹,虽然旗袍已经做为了“国服”,但是在城乡差异性与接受性来说,并没有普及到广大的农村。
不论是新式婚礼制度,还是礼服的改变,上海、广州、武汉等等通商城市,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成为改革的先驱者,而边远山区或者农村还是坚守着传统的婚姻礼制,宽袍大袖的婚礼服装依然存在。旗袍这种新兴产物不可能被接受,一是不利于生产生活,二是旗袍的高开叉,是不会被传统思想所接纳的。
当然,时代在不断进步,旗袍终究还是在婚礼中大放异彩,在时代的影像里留下它的灼灼其华。
1927年的12月1日,女士的大婚现场,就是民国婚纱的开端。
女士穿着圣洁的婚纱,手捧康乃馨,笑靥如花,蒋先生穿黑色燕尾服,内着白色衬衫,条纹西裤,银色领带。这场豪华的婚礼,把人们从摇曳不定的新旧碰撞里解脱出来,完美的诠释了新式婚礼的礼服版本。
从服饰、款式、颜色上都打破了原有的红色为天下的局面,圣洁的白色从此登上了婚礼的大雅之堂,从排斥到融合,婚纱成为了接受西方文化的标志之一。
1935年的2月7日,一场空前绝后的集体婚礼,在上海紧锣密鼓的筹划着,上海市 社会 局在各大公报发表了倡议书,“ 简单、经济、庄严 ”的文明婚礼被提上日程。
同年的4月3日,上海 社会 局出面举办了集体婚礼,当时有60对新人报名参加,最后确定下来57对参加这次集体婚礼。下午第一届新生活集体婚礼隆重开幕,这次婚礼可以说是异常热闹,为了维持现场,出动了大批警察维护秩序。
这次集体婚礼的服装是统一配置,全都是亚美织绸厂为这次婚礼特别制作的,新娘统一的长裙曳地,头戴圣洁的婚纱,胸前是参加活动的章证以及扎花,她们手捧鲜花,个个笑容灿烂,而新郎则是统一的蓝袍黑马褂。
整个婚礼庄严、简单,自上海开启了集体婚礼的先河后,各地也开始纷纷效仿,婚纱也成为新式婚礼的首选礼服。
《申报》也曾登载过新人穿着白色婚纱举行婚礼的新闻,新娘依然是一袭白色婚纱,而新郎还是长袍马褂,这种新旧交替的碰撞,是时代的过渡,是文明的变迁,也是传统与 时尚 的兼容并包,在长袍马褂与白色婚纱的奇妙组合中,一场文明的对话,开启了传递与接受的新局面。
文明婚礼,不但使得婚礼形式更加浪漫,也更加西式化,婚纱的款式也多种多样,有长袖、短袖、无袖等款式,婚纱可以长至脚踝,也可以结合旗袍与婚纱的款式,形成一种新的样式,新娘的白手套也可以量身定做,根据衣袖长度搭配出不同的长短。而男士的礼服多半是黑色燕尾服,一股浓浓的绅士风度,穿越空间,扑面而来。
但是从中国的传统观念来看,婚纱的白色是登不得婚礼的大堂的,白色只在丧事中出现,如果出现在婚礼现场,就是一种对婚礼的蔑视,或者是挑战了传统思维。
虽然接受了婚纱的样式,但是颜色上,又让人难以完全融合,《礼记》记载:“ 素服以送终也 ”。就是说,白色是出现在丧事里的,民间的传统习俗是强大的,如果身穿白衣举行婚礼,会被认为是不吉祥的,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习俗想改变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很多地方,人们还是不会接受以纯白的婚纱作为礼服,只有特别新潮的人士,才会穿上婚纱完成人生大事。
在民国时,上海、广东、武汉等等地方由于通商口岸的方便,也更加容易吸收到西方的先进思潮,男人或者女人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有很多“留洋”人士,他们都是接受新思想的革新派,所以婚纱,西装在他们眼里就是婚礼的标配,这些人接受起来更加的容易。
而内陆以及乡镇地区婚礼的服装变化并不太大,甚至很多地方还是清代的传统,不容易接受白色的婚纱作为婚礼的吉服,在传统观念里,还是认为大红色是为吉祥,也不能接受婚纱的款式,旗袍的高开叉,这与教育以及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东西方在婚礼颜色的冲突上,有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杨绛先生在《将饮茶》中就提到过这样矛盾,“ 一九三五年夏天我结婚,三姑母来吃喜酒,穿了一身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贺客诧怪,以为她披麻戴孝来了。我倒认为她不过是一般所谓‘怪僻’。”
杨绛先生的三姑母,就是杨荫榆女士,她受过西方的教育,在当时应该是有着新兴思想的新女性,所以她穿着白色衣服,白色皮鞋来参加婚礼,对她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妥当,但是在场的贺客却认为她这样不合乎规矩。
民国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是新旧思想交替,传统与 时尚 相互碰撞的时代,婚纱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通商繁荣之地,作为了当时开明人士的首选礼服,也为后来的婚礼服装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现代 社会 ,全球 科技 共享,思想共存的时代,婚纱更是在现代舞台上大放异彩。
20世纪的30年代,是各种思想大混合的时代,传统的观念与西方的开放,形成对峙的阵营,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也还不能完全接受白色做为婚礼的主角,但是如果又不喜欢艳丽的大红色,怎么办?
于是在这种思想的碰撞下,粉色旗袍应运而生,在30年代的礼服舞台上它绽放着另类的光彩,传统的大红色已经被认为是守旧的思想,粉色开始坐上了 历史 的马车。
传统的婚礼中大红的颜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更是一种对于新人的祝福之色,鲜少有淡雅的颜色出现在婚礼之中,而淡粉色的出现,打破了红色的艳俗,白色的寡淡,使得新思想与传统的对话,更加和谐委婉了一些。
30年代的很多上色照片,以及月份牌女郎,都分别出现了以粉色为主的颜色,粉色的旗袍也好,婚纱也罢,都把民国的风情传递给了 历史 ,使得如今的人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一丝浪漫,在岁月里沉淀。
西式婚礼崇尚白色的圣洁,认为只有白色才能表达爱情的唯一,主张穿着白色的衣裙礼服,而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白色是不能登上婚姻的殿堂的,因为白色代表了悲伤与丧葬,认为这是不祥的颜色,甚至在平常的服装当中,都很少见白色的身影,除非有重孝在身。
中国传统的婚礼是重视红色的,红色的礼服,红色的盖头,红色的鞋子,婚礼的主要色调都是以红色为主。
粉色旗袍的出现,把这两种颜色都进行了一次整合,粉色的礼服淡雅清爽,绣花也格外精美,摒弃了大红的耀眼,也没有大红色绣花的张扬,粉色旗袍多以小花为点缀,使得新娘更加清丽可人。
30年代的旧上海,是 时尚 的发源地,那十里洋场的繁华自是不必赘述,像这种代表了时髦与摩登的服装,必然会在这里生根发芽,直到璀璨夺目,零星小花与淡粉色旗袍相得益彰,配上一冠一纱,新人再手捧鲜花,璧人并立,便是当时的时髦标准了。
粉色旗袍上的小花与底色对比强烈,凹显出旗袍的亮丽,同时又不抢掉小花的风采,这种粉色旗袍的好处是清新淡雅,和谐平衡。
当然粉色旗袍也不能一统民国婚礼的江山,**旗袍也在 历史 舞台上绽放了光彩,**在封建王朝存在之时,是老百姓的禁用之色,可是当时光流淌到了民国时,**的禁忌被打开了,“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一种明快的颜色,很快受到了时髦女性的热爱,但是**依然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颜色,就像白色一样,“有人欢喜有人忧。”
在婚礼中,头饰是一个重头戏,在古代的意识里,头饰是一种身份、礼仪的象征。
同现代的头饰不同,民国的婚礼头饰,伴随着女性的服装变化而变化,经历着旗袍、婚纱的进步与衰退。民国的婚礼头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花冠披巾
这种花冠与披巾相结合的头饰,出现在20世纪的中后期,直到30年代的初期。
一冠一巾是这种头饰的标准形制,早期的花冠色彩淡雅,下垂白色纱巾,像下凡的神女,传统的味道依然很浓,与新郎的西装革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了后期,时髦人士的头巾就进步了很多,少了繁复的花冠,也没有长及地面的白色纱巾,婚礼旗袍在白色头饰的映衬下若隐若现,显得相得益彰,虽然还是和新郎的西装革履有所差距,可是整个造型已经清爽淡雅了许多。
2、戏装头饰
戏装头饰,顾名思义,是从传统的戏剧中过渡而来的,当然不能全盘模仿。
戏装头饰被运用到婚礼当中,已经减少了很多繁杂的装饰,有的结合到花冠上,有的结合到罩纱上,这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看主人的喜好。
3、西式头纱
做为西式代表的头纱,多以白色为主,而与西式头纱最相得益彰的还是婚纱,和旗袍搭配终究还是有些不伦不类。
多年后,民国的烟尘已经消失在 历史 长河之中,新娘的华服已经褪去颜色,头上的花冠已经沾染尘埃,但是那一抹民国的风情还在风中摇曳,那些照片上身穿婚礼盛装的新人已经不在,可是从他们留下的岁月痕迹中,我们看到了新旧思想的碰撞,传统与 时尚 的对话,民国的礼服,就是一场穿越 历史 的华服盛宴,人们在 历史 的胶片中,寻求蛛丝马迹,窥探那些远去的秘密。
那些在网易云评论里懂得的道理
你问我28号是什么日子?
come on baby let's go
一起喊,1 2 3
28号是下周一?
我给过去的单身狗、
现在的单身狗、
未来的单身狗铺垫一些泪点,
免得到时候在马路上看到人家手牵手难过还哭不出来,憋得慌!
网易云歌曲评论,
听个歌还能有这么多感想,
人一旦矫情起来,
觉得每首歌都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一个女孩儿让我帮她寄快递,给了我一个空纸箱让我打包。
我好奇地问她,这是寄给谁?
她说,我喜欢很久的一个男生。
我懵了一下说,可是里面没有东西啊。
她说,有些东西只有我自己能看见。
我一听更懵逼了,神秘的问她到底是什么,她说,一箱情愿。
——林宥嘉《说谎》
那天送老婆去机场回来的路上,
刚好看到你在大润发门口抱着孩子,
手上拎着大包小包,
甚至脖子里还挂着你老公的背包。
孩子在哭,你有点焦急却又手脚无措。
你长大了,
终于不是我怀里吧唧嘴吧睡觉的小女孩了,
终于成为一个大姑娘了。
只是,为什么摇上车窗的瞬间我还是会想哭。
——毛不易《消愁》
毕业前的一个晚上,
我们宿舍的6个人默默喝了20多瓶啤酒。
第二天起床,谁也没叫谁,
谁先起来先静静离开。
我闭着眼听着他们5个人全部走了,
默默起床收拾卫生,
打扫最后一次宿舍。
下楼梯交钥匙给阿姨的时候流眼泪了。
那时候刚毕业,
实习期,没有工资,
一次跟随公司老员工出差打杂三天,
回来后发了75元的补贴,
兴奋的跑到超市买了一斤葡萄,
回到宿舍后,
听到了这首歌,一边哭一边吃。
宗次郎——《故乡的原风景》
朋友问我暗恋是什么感觉,
下意识的回答:好像在商店看到喜欢的玩具,
想买,钱不够,努力存钱,
回头去看的时候发现涨价了,
更加拼命的存钱,
等我觉得差不多的时候,
再回去发现已经被买走了。
希望不会在垃圾堆看到这玩具,
不然我依然会把它捡起来。
——林俊杰《醉赤壁》
?
后来小鹿姐姐回归和do rei mi合伙主持,
有时候一个人,有时候两个人。
而达达狼和格林美再也没来过动画城,
再往后就不清楚了,再后来动画城没了,
再后来童年不知怎么的就没了。
——蓝沁《快点告诉你》
初中时,
班主任给我们放了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放学了还没放完,
好多同学都走了,
我和暗恋的同桌说:看完再走吧
然后,收拾完东西的他一句话没说坐下陪我看完,
那种和喜欢的人一起分享东西的小悸动,
现在想起来都暖暖啊。
——刘若英《蝴蝶》
当你认真谈过一段感情,
最后却分手了,
后来你会很难再去喜欢别人,
你不想花时间也不想去了解。
就好比你写一篇文章快写完了,
但老实说你字迹潦草把作业撕了,
让你重新写一遍。
虽然你记得开头和内容,
但你也懒得写了,
因为一篇文章花光了你所有的精力,
只差一个结尾,
你却要从头来过。
——庄心妍《好可惜》
学士服是租的,毕业照是学校安排的,
论文是抄的,答辩是水的,
实习报告是假的,
三方合同是骗就业率的...
一切都是假的,
只有时间是真的。
它每天都告诉我们,
青春,终究是要散场。
——好妹妹乐队《不说再见》
有一个民谣青年说,
最单纯的 喜欢就是,
就算你拒绝了我,我对你也永远没有埋怨,
但我不会再靠近了。
如果你有求于我,我依然会鞠躬尽瘁。
从今往后我会把喜欢藏起来,不再招摇过市了,
我会女里过得好,希望你也是。
——陈鸿宇《理想三旬》
你那么会安慰别人,
一定度过了不少自己安慰自己的时光吧。
——梁汉文《七友》
爸爸喝醉了,
蹲在卫生间吐了好久,
我和妈妈在一边照顾他。
爸爸突然转过头对我说,
”你知道对我来说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吗?
我很少喝醉,可是每次我喝醉了,
你妈妈在一边扶着我的头照顾我的时候,
我觉得最是幸福!”
记忆中,
好像爸爸妈妈没有轰轰烈烈过,
只是细水长流!
可是爱要怎么说出口,这样就够了。
——陈奕迅《单车》
最初的时候相当英雄,
想变超人,
想成为被光环围绕的很厉害的人。
后来啊,后来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养一猫一条狗,
有一个小房子和一个爱人。
——Jam《七月上》
不知怎地想起微博看到的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婚礼上,一个小孩问她妈妈,
“为什么新娘姐姐在哭啊?”
她妈妈说,可能是她觉得很幸福吧,
又或是没有嫁给十七岁想嫁的那个人。
稠密的心思没人能懂,到头来怕只把自己感动。
——谢春花《妄为》
风霜满面的将军下马问路边茶娘,
大婶,你知道附近那个说话很温柔的卖茶姑娘住在哪儿吗?
茶娘笑笑,她呀,嫁了个好人家,衣食无忧,听说过的很好。
将军叹息,从怀里掏出块手绢,
请您帮我把这个给他,谢谢她当年的茶点心。
日落马远,茶娘小心将手绢系在手腕向食客吆喝,
老娘今天开心,所有茶水半价。
——陈粒《性空山》
别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
你觉得这是坦率,
其实这是孤独。
——华晨宇《国王与乞丐》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想象。
有时,
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
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久的路。
——《我在二月的春风里遇见了你》
愚人节群发了200条“我爱你”,
收到了199条呵呵和一句“妈妈也爱你”。
——周杰伦《听妈妈的话》
作为一个别人眼中乐观的人大概就是,
你上吊快了大家还以为你在荡秋千。
——赵又廷《第一次》
女儿出嫁时父亲和她说,
女儿,一定要尊重你的丈夫,
你甚至可以崇拜他,
但你要记住,
你们之间的矛盾和不高兴的事情不要和我讲,
因为你终会原谅他,
而我不会。
——彭玲《囚鸟》
今天是姥姥和姥爷结婚纪念日,
我一下班就回家了,晚上几个亲戚也来了,
大家围在一起吃饭。
姥姥乘兴问姥爷,
你还记得咱俩头一次处对象,去看的戏是啥吗?
姥爷支吾了半天,没答出来,
本以为姥姥要挤兑他老糊涂之类的,
没成想姥姥娇嗔道,
你当然不记得了,那天你光顾着看我了。
——Kygo《It ain't me》
今天她结婚,我请假,
开了一天一夜的车到她家附近,
车队来了,她穿婚纱的样子真好看,
和我想象的不差,像公主一样。
跟在车队后面一个多小时,
都听到了外面敲锣打鼓的声音,
手机收到一条短信,
别送了,我到了,对不起。
一刹那在车里哭的像小孩。
——简弘亦《你一定要幸福》
很多人在感情里为对方开脱的时候,
总是喜欢用个性来解释一切。
他内向,他傲娇,他含蓄,
可是姑娘,别忘了所有人的共性都是,
喜欢就愿付出,牵挂就会联系,
深沉的人的爱或许更加热烈而急切,
感受不到的爱情就是无情。
你既然问一个男人爱不爱你,
那就是不爱,
就像脚底下有火盆烤着,
你就不会问什么样才叫温暖。
——《If He Doesn't Love You》
希望他最后娶一个像我一样的女孩,
这样他就能一直记住我,
又害怕他最后会娶一个像我一样的女孩儿,
如果像我,为什么不是我。
——林宥嘉《全世界谁倾听你》
初见人世,你以为江湖就是你手中的这杯酒,
青山白骨,烈火干柴,饮进悠长半世无悔相逢。
可谁又曾知会殊途相离,两两相忘,
日后漫长岁月里,
谁也没能被谁心心念念穷极一生。
——Winky《山鬼》
有人问我,分手了你还记得前任吗?
怎么说呢,记得显得太花心,不记得显得太薄情,
其实我觉得那人就好比我走路撞上了一根电线杆,
很痛,以后我走路都会绕着电线杆走,
可能很久我都不记得到底撞得多痛了,
可是那根电线杆,永远都在。
——薛之谦《意外》
?
男生的爱是减分制,初见时什么都好,
美丑缺点都无所谓,那时你是满分。
日子久了,分数越扣越低,渐渐就不及格了,
所以他离开你了。
女生的爱是加分制,开始你能挑出他的所有毛病,
时间流逝,习惯了他的生活,分数越加越高,
你离不开他了,同时也已经失去了耐心,
所以你痛苦。
——蔡健雅《True Love》
不要因为孤独就去找一些不合适自己的娱乐方式,
迎合一些艺术与自己的群体,
矮一些就手可得的人,
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问别人好不好看,
你努力合群的样子并不漂亮,
相反恰恰是努力做自己时,
你身上那股特立独行的劲真招人喜欢。
——Ed Sheeran《Shape of You》
有个回答我好喜欢,不是越难爱上别人,
而是越来越知道自己究竟爱什么人,
也越来越能分辨什么是爱。
的确,我们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
爱他穿了件自己喜欢的白衬衫和牛仔裤,
现在即便心动也只是适可而止的欣赏。
长大后,我们会爱的人一定是希望我们都清醒也幸运。
——《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
过了很久之后的我才想明白,
你一开始和我说的那句真的对不起,
不过是机场广播里那种抱歉的通知又延误了你的航班,
你最后分别时说的非常感谢你,
是三块钱一瓶的红茶盖子里的那种谢谢你的参与。
——汪苏泷《晴》
蔡勇康说过: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
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改编一下,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28岁的时候出现一个你喜欢的外国人约你去游泳,
你连ok也没想起来说。
然后你就单身了。
我猜现在单身的你们肯定是因为没好好学英语,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码字码的累了...
Loewe中文名字是什么
Loewe的中文名是罗意威。罗意威(Loewe,中文名曾译为罗威)是1846年诞生于西班牙、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国际著名皮具品牌。罗意威(Loewe)以制作顶级皮件闻名全球,创新、现代、极致工艺以及对于皮革的卓越理解一直都是品牌的核心价值。
罗意威(Loewe)
国家或地区:其它
创建时间:1845年
创建人:恩里克·罗意威·罗斯伯格(EnriqueLoeweRoessberg)
◆罗意威(Loewe)品牌简介
罗意威(Loewe,中文名曾译为罗威)是1846年诞生于西班牙、拥有160多年历史的国际著名皮具品牌。“Loewe”这个单词应该怎样发音?答案是“low-ay-ve”。
罗意威(Loewe)以制作顶级皮件闻名全球,罗意威(Loewe)的皮制品一直受早期占领西班牙的阿拉伯人传统风格影响。如今在乔纳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WilliamAnderson)的创意指导之下,罗意威(Loewe)自1846年创立以来的核心价值——工艺、创新及无与伦比的皮革制作工艺,得到了重新演绎,并将现代时尚与文化意识融入其中。
罗意威(Loewe)皮革用品以及时装饰物,手工细致精巧,具有浓厚浪漫古雅情调的地中海文化色彩,1905年是罗意威(Loewe)的荣耀之年,它被正式委任为西班牙王室的特许供应商。由于深受西班牙皇室的眷顾,罗意威(Loewe)的客户与日俱增,迄今仍有许多王室成员特别向罗意威(Loewe)订制皮革用品系列。
罗意威(Loewe)在第四代传人恩里克·罗意威·林奇(EnriqueLoeweLynch)的悉心管理下,从皮具延伸到时装界,当今著名的设计师KarlLagerfeld、GiorgioArmani及LauraBiagiotte都曾担任罗意威(Loewe)时装的早期设计师。致力于发展高级时装系列的罗意威(Loewe),于1997年邀得国际级时装设计师NarcisoRodriguez出任女装系列的设计总监。这位古巴裔美籍著名设计师才华横溢,其成就获得国际时装界的高度评价。
2013年,LVMH集团宣布任用英国新锐设计师乔纳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WilliamAnderson)为罗意威(Loewe)设计总监。在乔纳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WilliamAnderson)的掌控之下,罗意威(Loewe)以符合最新时尚的方式完美诠释了女装、男装、配饰和高端居家产品。乔纳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WilliamAnderson)通过写实的设计手法及对产品功能的精益求精,成功地将罗意威(Loewe)产品打造成兼具实用性及独特性的精品。
具有特别触感的流线型手袋,透过现代设计理念彰显其皮质天然本质。经过乔纳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WilliamAnderson)的重新设计演绎,品牌经典款式“Amazona”和“Flamenco”突出了其柔软度与实用性的特点;具有完美廓型的褶皱皮革风衣,具有极简主义风格的经典机车款夹克;顶级优质羊绒套衫设计精巧,搭配量身定制的衬衫,突显持久永恒魅力。家居必备毛毯,以及罗意威(Loewe)经典系列的标志性木材和皮革座椅,利用醒目的全新色彩组合焕发新姿。所有这些时尚精品奠定了罗意威(Loewe)新世界的基础。
◆罗意威(Loewe)品牌新标识:
2014年,世界知名创意机构M/M巴黎的艺术及设计二人组MichaelAmzalag和MathiasAugustyniak,为罗意威(Loewe)品牌创建了新的图形标识。该标识的灵感来自德国出生的英国印刷专家BertholdWolpe,揭示了罗意威(Loewe)品牌创始人EnriqueLoeweRoessberg的德国背景,他于1846年与一位来自马德里的皮革工匠合作创建了自己同名品牌。由西班牙画家VicenteVela于1970年设计的Anagram图案,其真正的起源应是用于标记牛和皮革的烙印。包装也经过了重新设计,并采用了全新的烟熏风格的烟白色。
将于今年6月底于巴黎举行的男装以及由StevenMeisel创作的广告宣传作品,将成为具有168年历史的西班牙品牌重塑的基石。所有这些以及更多产品,将组成全新的、无所不包的罗意威(Loewe)世界。当前的基础,经过创建、扩大直至成为内在精髓:过去,现在,未来。
◆罗意威(Loewe)产品类别:
成衣、高级定制、包袋、配件、丝巾
◆罗意威(Loewe)所属集团:
LVMH集团
◆罗意威(Loewe)历任设计师:
纳西索·罗德里格斯(NarcisoRodriguez)(1997-2003)
JoseEnriqueOnaSelfa(2003-2007)
斯图尔特·维渥斯(StuartVevers)(2008-2013)
乔纳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WilliamAnderson) (2013-至今)
◆罗意威(Loewe)创始人恩里克·罗意威·罗斯伯格(EnriqueLoeweRoessberg)介绍:
罗意威(Loewe)的出生地在意大利的邻国西班牙,创建人却是德国青年恩里克·罗意威·罗斯伯格(EnriqueLoeweRoessberg)。1872年,28岁的罗意威(Loewe)先生来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凭着多年制作皮革的丰富经验,他先加入由一群西班牙皮革技工师所创立的制皮工作坊,主要制造皮革小盒、相架、皮袋、皮包、烟丝盒等精致的皮革用品,由于当时马德里人对一切奢侈品的设计极为着迷,皮革用品可谓盛极一时,于是这个工作坊在西班牙贵族界内崭露头角,并拥有了无数国内外的贵宾,甚至吸引了欧洲富豪。
1846年,EnriqueLoeweRoessberg在马德里最繁盛的商业区开设了第一家罗意威(Loewe)皮具商店,这家店很快就成为马德里最豪华最有名气的皮具专卖店,罗意威(Loewe)随后在西班牙各地开设专卖店。1894年,由于制皮工作坊的另两位合伙人相继离开,恩里克·罗意威·罗斯伯格(EnriqueLoeweRoessberg)成为工作坊唯一的老板。
◆罗意威(Loewe)现任设计师乔纳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WilliamAnderson)介绍:
乔纳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WilliamAnderson)于1984年出生于北爱尔兰,曾就读于伦敦时装学院。在随后几年中,他迅速崛起成为同时代最顶尖的设计师之一,并凭借其同名品牌J.W.Anderson的时尚设计而名利双收。2008年,乔纳森·威廉·安德森(JonathanWilliamAnderson)创立了个人服装品牌J.W.安德森(J.W.Anderson),并推出了第一个男装系列。2010年,J.W.安德森(J.W.Anderson)推出的第一个女装系列。2013年,LVMH集团宣布任用英国新锐设计师JonathanWilliamAnderson为罗意威(Loewe)设计总监。
◆罗意威(Loewe)官方网站:
◆罗意威(Loewe)品牌故事
◆罗意威(Loewe)品牌大事记:
1846年,马德里正陷入一股婚宴狂热,准备波旁皇后伊莎贝尔二世和她的妹妹InfantaMariaLuisaFernanda的皇室婚礼。恩里克·罗意威·罗斯伯格(EnriqueLoeweRoessberg)在马德里最繁盛的商业区开设了第一家罗意威(Loewe)皮具商店。
1872年,EnriqueLoeweRoessberg将他在制造皮革制品方面的技巧和其他当地师傅结合开始工作,受到很大的反响,到了1890年代,当地贵族都挤到这个称为calledelPrincipe的小店,上门抢购店内的所有依据宫殿贵族的需求而订制的物品。
1905年,皇室婚礼的风潮再起。新国王与皇后AlfonsoXIII与VictoriaEugenia(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侄女),赐予罗意威(Loewe)“皇室皮件供应商”的荣誉头衔。此时,经营者为创办人的第二代EnriqueLoeweHilton,开始制作女性蜥蜴皮、鳄鱼皮或蛇皮手袋。也让罗意威(Loewe)成为代表优雅高贵的皮具品牌。
19世纪20年代,大批社交名媛涌入位于马德里与巴塞罗那的罗意威(Loewe)店铺,抢购各款女士手袋,还有品味挑剔的男子也喜爱收纳纯银质剃须刀的旅行包。
1934年,EnriqueLoeweKnappe在父亲与祖父相继去世之后接手罗意威(Loewe),他所面临的是令人畏惧的未来。许多顶级客户纷纷避走他乡,其他人则担心国王会不会也流亡国外。
1939年,罗意威(Loewe)位于马德里GranVia大街设立了最大的专卖店。
1943年,罗意威(Loewe)又在巴塞罗纳PaseodeGracia大街开设分店。
19世纪50至70年代,罗意威(Loewe)的零售店快速扩张,延伸至Bilbao、Valencia、PalmadeMajorca、Seville、SanSebastian、Granada、Cordoba、LasPalmas、Tenerife等地。
1959年,马德里的Serrano设立新店,建筑师JavierCarvajal打造出极富创意的摩登空间,是精简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19世纪60年代,罗意威(Loewe)已推出自己的创意杂志《Forma》,大胆的图案设计相当引人入胜。
1963年,罗意威(Loewe)的触角到了伦敦,70年代开始则在香港、东京开设分店。
1992年,全球的目光聚焦于一个充满信心的现代民主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塞罗纳举办,世界博览会在赛维亚举行,马德里也获选为欧洲文化之都(这个欢乐的年代就完美呈现在阿莫多瓦2009年拍摄的**《破碎的拥抱BrokenEmbracesi》,场景设定于90年早期,片中女主角佩妮洛·普克鲁兹身上就带了一款罗意威(Loewe)的丝巾)。罗意威(Loewe)在此歌颂西班牙的丰富文化,推出新手袋系列Velazquez。灵感取自十七世纪风行的触感与色泽。
1996年,全球最顶级的奢华精品LVMH集团收购罗意威(Loewe),让品牌得以迅速在全球市场扩张,也妥善保护了一家经营完善的公司。
1997年,美国设计师NarcisoRodriguez获聘成为罗意威(Loewe)成衣系列设计师。
2003至2007年,则由比利时设计师JoseEnriqueOnaSelfa主导设计。
2007年,推出NapaAire,这是另一款无支撑结构的创新设计,且推出前所未有的十六种色选。
2008年1月到2013年8月,斯图尔特·维渥斯(StuartVevers)担任罗意威(Loewe)创意总监。
2013年,LVMH集团宣布任用英国新锐设计师JWAnderson为罗意威(Loewe)设计总监。
2013年,全亚洲最大罗意威(Loewe)旗舰店,在上海南京西路的静安嘉里中心开业!
2014年,设计师JonathanWilliamAnderson上任创意总监后找来法国著名图纹设计师组合MichaelAmzalag与MathiasAugustyniak合作,重新设计品牌Logo与包装。
2014年7月10日,罗意威(Loewe)开设了在米兰的首家精品店,该店坐落在蒙特拿破仑大街,占地1830平方英尺。
◆罗意威(Loewe)购买方式
罗意威(Loewe)专卖店中国城市分布:北京、成都、杭州、南京、青岛、上海、沈阳、苏州、天津、无锡、香港、澳门、台湾。
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的名人轶事
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和他的团队,在曼哈顿切尔西的一座3层楼工作室内工作,截至2011年底,他在纽约已度过的第36个年头。他曾担任戴安娜王妃的官方摄影师长达8年之久;他曾经应Vogue邀请,在2004年竞选期间为布什的双胞胎女儿掌镜;另一位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也曾出现在他的镜头里。
2007年4月,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与11名当时最炙手可热的模特和明星来到上海, 其中包括Lily Donaldson、Agyness Deane、Sasha Pivovarova、Coco Rocha等人。与此同时,中国美女的身影也出现在了他的镜头中,她们是杜鹃、莫万丹和张曼玉。
“出镜的女孩们东西合璧,美不胜收,拥有一张张韵味十足的面孔。”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曾赞叹,与他合作的杜鹃是他最喜欢的模特之一,她本身就是“优雅的中国”。同行的40位剧组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了10天,拍摄地点包括旧法租界独具风味的小巷、前英国使馆华美的花园、弥散着神秘市井气息的旧时中国、人潮滚滚的南京路和独具特色的茶楼。造型师是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的老搭档、法国版VOGUE的时装顾问Marie-Amelie Sauve。年历女郎们所穿着的服装,是Dior07春夏高级定制系列。在这全球限量2.3万册的2008年倍耐力年历里,23张精美的人像绘尽古代中国的盛世繁华,展现出东方女性纯净、优雅的神秘之美。
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的工作效率很高。张曼玉原以为要花上一整天的事,结果半小时就结束了。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很会展现东方女人的美,让你看上去很自然。张曼玉觉得西方人喜欢把中国脸固定成长发、凤眼的式样已成为过去。
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在生活中,也像他的作品一样干练、专注。除了时尚摄影,他还喜欢前往非洲的草原,拍摄长颈鹿、狮子等野生动物,以及平原上寂寞的植物。他曾说过:“美无处不在,你只需要睁大眼睛去发现。”
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也有自己的偶像,他崇拜的3位摄影师是Richard Avedon、Helmut Newton 和Irving Penn。“他们都是伟大的人,也是伟大的摄影师。他们勤奋工作,有效地处理商业任务和私人工作。他们已经拍摄了很多我想拍摄的照片。” 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很早就开始靠摄影赚钱了。在青少年时代,他为家人和朋友照相并修片,每次索价几个生丁。如今,他拍摄的肖像—如果他同意拍的话—动辄就要上百万元。而且,他不会替你修片。因为他已经厌倦这个追求完美的时代,以及那些企图把所有的女人都拍成模特的同行。
“他们就错在这里。我很不喜欢后期处理。我为戴安娜拍的那些照片,我碰都不碰。”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正是以一系列戴安娜王妃的肖像而闻名的。
女人是神圣的生命
2008年9月的18日,在雅典娜广场酒店的客房里,时年65岁的法国摄影大师,是一个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说话时常能一针见血的老人。他穿着黑色棉布衬衫、褪色的牛仔裤和洁白的Superga软底帆布鞋,看起来更像在法国南部城市的广场上玩滚球的老头。
“我记得她第一次与我联络,是因为看到我为《Vogue》拍摄的一张照片。一个模特敞开大衣,展示衣服内袋里一张面带笑容的男孩的相片。这个男孩其实是我儿子,也许这让戴安娜联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她非常喜欢这张照片,于是就来找我。我们成为了朋友,她既风趣又和善,她是个喜欢简单事物的简单女人。”
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总能获得被拍摄者的信任,从而捕捉到,而非伪造出他们发自内心的神态。
“戴安娜不会像模特一样摆姿势,我必须努力让她放松。我见过狗仔队到的她大笑的照片,我知道那才是她最美的样子。”被称为“女性之美的崇拜者”的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曾说,“我喜欢美女,但是年老的女人、聪明的女人同样美丽,因为美丽具有一种穿透的光芒。我爱所有的女人,女人是神圣的生命。我爱她们的一切:眼睛、鼻子、身体。我拍模特的时候是包含的。但我对很挑剔,我不喜欢那种爱暴露身体的女人,就像《花花公子》里面的那些。假如我现在要拍你,我会要你脱掉衣服,但保持现在的姿势。你会觉得难堪,红着脸想要遮掩身体,这样就美了。我喜欢带有感情的,那种羞怯和裸露的混合体。”
真正丑陋的是瘦女人
17岁时,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向已经离婚的父母宣布,自己将成为一名摄影师。甚至在没有照相机之前,他就“一直用眼睛来拍照”。
随着时间的延续,他看世界的眼睛已全然不同了。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曾在里约热内卢的海滩上被年轻胖姑娘们的美丽惊呆了,他拍了许多照片,认为她们是FernandoBotero画笔下的女人,美极了。多年的时尚摄影经验改变了他的肉体观,他认为真正丑陋的是瘦得皮包骨头的女人的。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对流行文化漠不关心。他不知道威廉王子的女朋友凯特·米德尔顿是谁,对凯拉·奈特利也闻所未闻。他当时最想拍的女人是英国女王、康沃尔公爵夫人卡米拉和米歇尔·拉沃恩·。 2012年1月19日,时年已68岁的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早已成为世界杰出的名人和时尚摄影师。他与Bruce Weber、Nick Knight、Steven Klein以及两位Marios(Testino 和Sorrenti)一样,是为数不多的高价摄影师群体中的一员。不仅如此,他还是Meryl Streep在**《穿Prada的女魔头》中反复提起的摄影师。他早就以大量的明星肖像作品闻名于时尚圈内外。
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最著名的作品,当属为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拍摄的肖像。一看到他为《Vogue》拍摄的封面,王妃就主动联系他。“她很喜欢我拍摄的这张封面,封面中的女孩大衣兜里露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孩子大笑的脸。为戴安娜拍照是一段美妙的回忆,她真的非常迷人。”拍完第一张照片后,紧接着就有了这张闻名于世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王妃身穿无肩带连衣裙,头带王冠,面露笑容。
人们都会认为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最喜欢的肖像作品,是为戴安娜或其他一些名人拍摄的作品,但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会说是Puffy。不是吹牛老爹(Puff Daddy),答案也出乎意料,Puffy是他家爱狗的名字。这条名为Puffy的腊肠犬的确非常上相。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一直住在纽约。之前,他在诺曼底勒阿弗尔(Le Havre)的家中第一次接触到摄影。随后在巴黎,他又得到了一份证件照拍摄和婚礼跟拍的差事。他又开始不定期接拍婚礼摄影的工作。为摩纳哥阿尔贝二世亲王(Prince Albert II of Monaco)和他的王妃Charlene拍摄婚礼现场照片。还有F1车手Bernie Ecclestone女儿在罗马的婚礼。 对于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来说,拍摄出一副好的肖像作品,关键在于拥有发自内心的冲动。他希望看到人们主动表现自己,所以拍摄前,他会营造舒适放松的环境。如果将拍摄的对象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又可以捕捉到某个精彩的瞬间,那简直太美妙了。精彩的一刻总是在人们来不及思考前就转瞬即逝,所以摄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早期的时装作品大多摄于1970年代初期的巴黎,1989年,Madonna为美国版《Vogue》拍摄了一张名为《物质女孩》的封面,当时替她拍摄的就是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从小受经典摄影作品的影响,让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成为了摄影界小有名气的“光影”大师。他擅长利用光线和影子制造不同效果,模特白净的躯体在他独特的拍摄角度下显得更加富有魅力,从那上面,你嗅不到任何的味道。
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时尚有着和金鱼一样短暂的记忆力:“所有的一切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但过一段时间后,它们又回归到人们的视线中。尽管这些事物一直存在,但随着时间流逝,它们在人们记忆中的寿命也变得越来越短。时装秀也是如此,人们常说‘噢!这太棒了!’然而,他们看到的可能是10年前的设计款式。只有优秀的设计师才能创造出真正新鲜的事物。”这本巨著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记录了Dior New Look的更新换代,比如1948年的Arizona Coat,在Demarchelier现代时尚的包装下,这款大衣以一种新面目出现在观众眼前。
尽管帕特里克·德马舍利耶早期的摄影作品已经让他在圈内享有一定名气,但对他来说,与英国版《Vogue》的Grace Coddington合作,才意味着他事业真正的开始。“《Vogue》是世界上最好的杂志,我很乐意为它效劳。为这家杂志工作使我的事业获得了突破。一切都会更好!世界上并没有太多可以与《Vogue》或《Elle》相提并论的杂志。2012年,我还是会继续我的摄影。为美国版和英国版的《Vogue》,为整个时尚娱乐圈和名利场的男男女女们,也为Dior。”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